把手弄脏

上周我写了一篇关于有目的的阅读、学习和工作的文章,主要是为了解决低效率的问题。这周,我想谈谈具体的行动问题,即如何动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想到了一系列的关键词:把手弄脏、手感、知行合一、输入输出。接下来,我将结合我阅读的一些文章,详细来聊聊我的想法,主要以阅读和写作为例。 作为一个每天接受大量输入的人,我也有一些输出,比如每周写周记,平时记录灵感和想法在flomo中,或者在个人博客上更新成熟的观点。然而,目前我的输出远远少于输入,这导致了无法形成输入与输出的闭环。有时即使有写作的想法,也迟迟不能动笔,不知道如何开始,或担心被打断等。 我记得看过一个观点:越分享你的观点,你的观点就越成熟。很多时候,我们害怕自己的观点不够成熟,或羞于表达,就把它们藏在心里,久而久之可能就忘了。如果你把它们分享出来,不仅能帮助你梳理自己的想法,还能通过与他人的讨论不断完善和成熟这些观点。 写作是让思想更加锐利的工具。即使你脑子里的想法再多,如果不写下来,也难以清晰地梳理。因此,写作是一种将脑海中的网状知识转化为树状结构的方法,能够让你理清思路,使思想更有条理。 孟岩的文章和播客中提到了费曼学习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教授他人来发现自己理解上的不足。教授的对象最好是对你讲述的知识完全不了解的人,甚至是小朋友,用尽量简单的语言。如果你能让对方理解这些知识,就说明你真的掌握了,否则就是没有完全掌握。同样,如果你能通过文字清晰地表达知识或想法,让大家理解,这也是利用费曼学习法减少知识的缝隙的方式。 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人,他们的文章和讲话总是能引起共鸣,这其实是经过多次刻意练习的结果。很早之前,我在知乎上看到半佛回答过如何锻炼写作能力的问题。他建议每天在知乎热榜里找到一个问题,写下一个回答,不用在意对错,坚持一段时间,无论什么话题都会有写不完的话。这种方法就是刻意练习。 辉哥说过,周更比日更更难,月更更不容易。所以,开始写作首先应该是面向自己,把自己当作唯一的读者,谈论任何话题和观点,不用担心别人的看法,这样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轻松写完一篇文章。时机成熟时,再决定是否发表。 携隐Melody也提到,通过输出倒逼输入,想要保持成长速度,就要多输出。她建议每天写作,控制在800-1000字,这样既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也足够表达观点。随着短内容的积累,再去写长篇大论会容易得多。养成每天输出的习惯后,你自然而然就会想接下来我会写什么,你就会主动去学习一些知识来丰富自己的资源库,这也就达到了输出倒逼输入的目的。 这些写作的方法可以泛化到其他任务,比如学习和工作。如果你掌握的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gap,就需要动手去实践,把手弄脏,这样才能形成闭环,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参考资料 阅读思考行动的闭环 把自己当成唯一读者 知识的缝隙 输出倒逼输入

May 21, 2024

带有目的的阅读、学习、工作

前言 这篇文章主要是来讨论在平时的阅读、学习和工作中如何保证高效率且有意义,文章分类我放在了时间管理中,主要原因是高效率的前提是时间管理要做好,否则就是空谈了。时间管理这个类别我应该会持续更新,因为在这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还有好多要学习的地方,接下来有了新的感悟我会总结下来。 分析自身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通过『判断信息是否与我有关』和『信息是否接近真相』来过滤信息源,这能大大减少我在无效信息上花费的时间,另外我还会使用日历来进行管理我每天的日程,最近我分析了我这两个月的日程安排,看上去似乎是满满当当,但是确实没有章法,很多事情被我安排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那么我就很难在这些事情上进入心流状态,完成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有一篇文章讲的是『深度阅读为何如此重要』,给了我挺大的启发,文章的主要观点是我们注意力比较分散时,就无法完整的感知这个世界,也很难把充分的注意力集中到困难的事情上,从而难以进行深度思考。不光是阅读,学习和工作应该是一样的道理,只有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事情上,才能进入心流状态,从而高质高效的完成。 很明显我的日程安排把我的注意力打散了,在按照日程进行执行的时候,通常只是执行且没有目的,所以我需要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目的是什么 之前提过FOMO这种心态,我觉得通过上篇文章中的过滤信息源的方法已经很好的解决了我的FOMO心态,但是仍然不够彻底,那就结合目的来彻底解决。之所以会产生FOMO,无非是你想了解全部的信息,那目的就是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但是这有意义吗?你掌握的这些信息经过1年、5年或者10年以后基本没有任何价值,甚至在当下来看,也只能作为与人交流的谈资而已。 所以我们的目的是有问题的,对于资讯类的信息,我们的目的应该是了解即可,在阅读时只需要了解标题就够了,这花不了5秒钟,当然这可能会对注意力造成危害,这个问题后边我们会谈。 对于非资讯类的信息,这时候我们的目的就是判断有用的信息源,将信息汇总起来,通过我们的判断原则,如果与我有关且信息接近真相,那就把文章收集起来,在专门的阅读时间再读。 好的,这就是我们在『浏览』信息时需要做的事情了,现在来回答注意力的问题。之所以我这里会使用『浏览』这个词,是因为我们当下的目的并不是深度阅读,而是过滤信息,如果在过滤信息的同时进行深入阅读,很有可能我们的注意力又被打散,导致深度阅读不够深度,那我们的时间就又被浪费了。浏览信息我们尽量在碎片化时间进行,这时候我们的注意力本身就是涣散的,不需要集中精力进行思考,相信长期坚持下来,这套过滤信息的方法我们会掌握熟练,达到一种几乎不用过多的思考就能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习和工作是类似的思路,我们的目的就是提前做好准备,让学习和工作的冷启动变的容易,我们使用碎片化时间规划我们的安排,准备学习和工作的资料,为深度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带着目的执行任务 在我们整块的时间,我们会进行深度的阅读、学习和工作。这时候我们的目的就会根据具体的任务而变化,比如阅读,我们的目的是尽可能深入的了解一个行业,学习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学习一个算法等等。 我们还需要对任务进行拆解,因为人的专注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重大的任务,那我们将比较大的任务拆解成小任务,也就相当于给每一个小任务设定了一个目标,带着这样的目的去执行任务的时候,我们就不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会很容易的进入心流状态,高效率的完成当前的任务。 最后一点就是识别到哪些工作是无意义的,课代表的视频说了90%的工作都是无意义的,徐老师还提到,面对海量信息,我们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判断框架,以便有效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可能我们识别哪些任务是否有意义有些困难,那就需要我们尽可能的多思考,我们的目的是什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了『以终为始』,就是这个道理。通过最终的目的来判断我们的任务是否有意义,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 总结 这篇文章相比于上一篇时间管理的文章,丰富了信息筛选的方法,信息筛选的目的是为了深度阅读做准备。我们弄清了我们的目的以后,在行动时就更能掌控自己的注意力,更快的进入心流的状态,高效的利用时间。

May 17, 2024

我的时间都浪费在哪了

前言 时间管理是很多人都在谈的一个话题,这里我先泼一盆冷水,那就是时间管理并没有那么重要,精力管理是更重要的一个话题,因为你就算管理了你自己的时间,你这段时间具体能达成什么目标,以及你的工作效率是否高效,是不可控的。所以时间管理只能说让你尽量不浪费时间,具体能达成什么目标需要管理你的精力,让你在这段时间高效的进行工作。 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擅长时间管理的人,我会提前规划自己的时间,不让自己漫无目的的消磨时间。但是我仍然犯了不少错误,导致大量的时间被浪费了。这周读了辉哥一篇文章,我感觉写的挺好的,所以就想结合这篇文章和我实际的经验来聊聊我的时间管理是怎么做的。辉哥的文章在这里,时间分配决定你会成为谁。 浪费时间的大杀器 什么时候最浪费时间?你疲劳的时候。因为此时你除了想刷视频号、抖音,什么也不想干,包括睡觉。 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仿佛被看穿了一样。我经历过几次晚上很累,想早点睡,却一直没有目的的刷手机的场景。虽然我手机里没有抖音/快手这类短视频app,但是并不妨碍我在B站刷一些视频来消磨时间。 为什么疲劳的时候连睡觉都不想干呢?这明显是与人类生存机制想违背的,我觉得可能就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根本没有出现过这么有诱惑力的东西,像是短视频、手机,人类根本没有充足的意志力去抵抗他们,更别提是在你本身已经很疲劳,意志力最薄弱的时候了。 最近正好在学习冥想,也看了一本关于冥想的书《正念的奇迹》,辉哥也在文章里提到了,累的时候,可能最好的休息就是冥想。所以以后当我很累,又不想睡觉的时候,我会选择去冥想,冥想不仅能提高我身体和头脑的灵活性,也能帮我清除大脑中的废物,这样时间不仅没有浪费,反而对我有帮助。 FOMO 我一直以来就有一种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症状,仿佛所有的信息我都需要关注,不然我可能就落后于时代了。我微信关注了很多公众号,所以每天会有有大量的技术文章,在地铁上或者工作间隙我刷到一些文章,觉得标题写的不错,点进去内容貌似还行,我当时没有大块空余的时间,就放到稍后再读了。这种行为我每天可能会有十来次,我一直想找一个大块的时间,专门来好好读这些文章。长年累月下来,积攒了大量的文章,不仅让我很有挫败感,还让我没有动力和勇气去打开他们。 现实是那些文章真的值得我专门去找时间再读吗?我真的有大块的时间去读吗?可能两个问题都是否定的。虽然有不少优秀的作者会发表一些优秀的文章,值得沉下心来仔细阅读,认真思考,但是大多数文章都是抄来抄去,或者追逐一些热点新闻写一些没有干货的稿子,这种文章真的没必要用专门的时间去阅读,随便浏览一下就好了。 再就是我每天的工作都需要整块的时间,我很难在专门找出另一个整块的时间去阅读了,通勤的时间我已经分配给读书了,嘈杂的地铁环境和手机的小屏也不适合去读技术类的文章。我必须得适应在10分钟内读一篇技术文章,尝试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并判断其中是否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如果有的话,可以作为我的一个资源库,打好标签收录起来,以后需要的时候方便回顾。 解决FOMO 辉哥这篇文章里的另一个观点很好的解决了我的FOMO问题,就是我们花费的时间的两个维度,『是否与我有关』和『是否接近真相与本质』,下边的图很直观的体现了,我们应该把时间花费在哪里。 我们每天会接受到海量的信息,如果大脑全部去处理一遍会把我们珍贵的本来就很少的注意力消耗殆尽,所以我们需要判断出来哪些信息与我有关,并且尽量去考虑这件事的真相与本质,而不是光听、看第三方的观点。 关于『接近真相与本质』我有一点想说的,通过搜索引擎和推荐系统呈现到我们眼前的信息,太多是二手、三手,甚至是七八手的了,我们需要一种找到信息源头的能力。比如知乎上将BPE算法的文章多得数不清,他们的源头就是一个博主更新在自己的个人技术博客的一篇文章,让人抄了过去,抄的人又被别人抄…所以当你看到这些文章的时候,可能会一头雾水,讲的头头是道,却怎么也不顺畅,当我找到原始文章的时候,那感觉犹如多年的老便秘终于通了一样。这种找到信息源头的能力,可以看文章的参考文献,或善用搜索引擎,知道用什么关键词去搜,或查阅一些权威的出版物,经典书籍、原始论文等。 为此,我在这周单独找了两个小时,把稍后再读的一大批文章过滤了一遍。把与我相关的文章,并且原创性很高的文章留了下来,其他的全部简单浏览了一遍就过去了。 总结 你时间的分配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有这样一句话,你一天怎么过,一辈子就会怎么过。所以在大脑疲倦的时候,就去休息,冥想也好,听音乐也好,睡觉也好,不要想着累了还要卷,提高效率比拉长时间有效。再就是把有限的时间分配到与自己有关且正确的事情上,不要为一些装作“有价值”的无意义事情打扰。

March 12, 2024

讨厌的系统一

由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发的对大脑中系统一的思考。

December 25, 2023

如何培养习惯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养成好习惯,好习惯会使我们受益一生。然而,并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养成好习惯,本文从个人经验的角度去讨论了如何去养成习惯的方法。

October 24,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