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写了一篇关于有目的的阅读、学习和工作的文章,主要是为了解决低效率的问题。这周,我想谈谈具体的行动问题,即如何动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想到了一系列的关键词:把手弄脏、手感、知行合一、输入输出。接下来,我将结合我阅读的一些文章,详细来聊聊我的想法,主要以阅读和写作为例。

作为一个每天接受大量输入的人,我也有一些输出,比如每周写周记,平时记录灵感和想法在flomo中,或者在个人博客上更新成熟的观点。然而,目前我的输出远远少于输入,这导致了无法形成输入与输出的闭环。有时即使有写作的想法,也迟迟不能动笔,不知道如何开始,或担心被打断等。

我记得看过一个观点:越分享你的观点,你的观点就越成熟。很多时候,我们害怕自己的观点不够成熟,或羞于表达,就把它们藏在心里,久而久之可能就忘了。如果你把它们分享出来,不仅能帮助你梳理自己的想法,还能通过与他人的讨论不断完善和成熟这些观点。

写作是让思想更加锐利的工具。即使你脑子里的想法再多,如果不写下来,也难以清晰地梳理。因此,写作是一种将脑海中的网状知识转化为树状结构的方法,能够让你理清思路,使思想更有条理。

孟岩的文章和播客中提到了费曼学习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教授他人来发现自己理解上的不足。教授的对象最好是对你讲述的知识完全不了解的人,甚至是小朋友,用尽量简单的语言。如果你能让对方理解这些知识,就说明你真的掌握了,否则就是没有完全掌握。同样,如果你能通过文字清晰地表达知识或想法,让大家理解,这也是利用费曼学习法减少知识的缝隙的方式。

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人,他们的文章和讲话总是能引起共鸣,这其实是经过多次刻意练习的结果。很早之前,我在知乎上看到半佛回答过如何锻炼写作能力的问题。他建议每天在知乎热榜里找到一个问题,写下一个回答,不用在意对错,坚持一段时间,无论什么话题都会有写不完的话。这种方法就是刻意练习。

辉哥说过,周更比日更更难,月更更不容易。所以,开始写作首先应该是面向自己,把自己当作唯一的读者,谈论任何话题和观点,不用担心别人的看法,这样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轻松写完一篇文章。时机成熟时,再决定是否发表。

携隐Melody也提到,通过输出倒逼输入,想要保持成长速度,就要多输出。她建议每天写作,控制在800-1000字,这样既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也足够表达观点。随着短内容的积累,再去写长篇大论会容易得多。养成每天输出的习惯后,你自然而然就会想接下来我会写什么,你就会主动去学习一些知识来丰富自己的资源库,这也就达到了输出倒逼输入的目的。

这些写作的方法可以泛化到其他任务,比如学习和工作。如果你掌握的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gap,就需要动手去实践,把手弄脏,这样才能形成闭环,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参考资料

阅读思考行动的闭环

把自己当成唯一读者

知识的缝隙

输出倒逼输入